4月18日,第十八届中国电子信息年会在成都盛大启幕。由卡斯柯牵头主办的专题论坛“工业软件驱动下的智慧交通”亦同期举行,交通行业各领域精英汇聚一堂,共同探索在人工智能大爆炸的背景下,工业软件如何赋能交通产业的新发展,加快实现智慧交通时代早日到来。
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英为本次论坛致开幕词,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卡斯柯城轨产品中心总经理汪小勇等十余位专家相继发表主题演讲,围绕诸多前瞻性技术洞察和实践案例展开精彩讨论。
工业软件赋能,智慧轨交加速
在智慧交通的建设进程中,工业软件一直扮演着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关键角色。如今,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各类新兴技术的加速迭代,我国工业软件也进入了从“工具替代”走向“智能驱动”的加速转型,得以为绘制智慧交通的壮丽蓝图提供更强大的赋能。
何积丰院士在《工业软件的智能化》为题的主题演讲中表示,当工业软件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时,将重塑整个智能制造的全流程,从而全面提升各环节的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全行业实现更安全、更高效、更智能的升级变迁。
有了智能化工业软件这颗强大的心脏支持,我国的城轨建设也在近年迎来了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跃迁。2024年卡斯柯推出“羲和”数字城轨解决方案正是得益于工业软件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
卡斯柯城轨产品中心总经理汪小勇介绍,“羲和”是在其自主研发的开放式轨交数字底座的基础上,集成了“智能运控”和“智能运维”两大核心平台,形成了守护列车运行的“智慧大脑”与“健康管家”。
例如,“智能运控”平台可在雨雪等极端天气下,通过实时评估车辆轮轨的黏着状态,运用先进的统计分析手段,全面、准确的识别出线路中存在的打滑风险区域,并采用自适应调节控制策略,降低列车发生打滑的概率。而“智能运维”平台则能对系统和设备进行实时的安全治理,以7x24小时的持续动态监测实时掌控设备、流程、系统的健康状态。近期,卡斯柯智能运维平台还深度融合了DeepSeek系列大模型,率先实现从“问答助手”到“辅助诊断”的升级,诊断准确率超过99.7%,并已完成现场验证。
数据显示,在资源条件不变的前提下,“羲和”解决方案能显著提高城轨各环节的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羲和”优化了人机交互关系,预计能够节省约30%的故障和应急处置时间,岗位设置与业务融合也更加紧密,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同时为乘客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更可靠的出行服务。
工业软件对轨交的智慧赋能,远不止于此。凭借在智控领域的技术积累与领先优势,卡斯柯正实现从轨道交通到低空领域的“跨界”,开始构建“地下+地面+低空”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蓝图。2024年底,卡斯柯助力上海市静安区首条低空物流航线成功首飞,并正式启动与市北高新园区共建的低空智能管控服务平台的运营,开展空域管控、航线规划、飞行监控、低空巡检、低空物流等服务,为推动低空应用场景的落地发挥了先行示范作用。
倡议产业共进 助力蓉城发展
近日,成都市国资委公布了2025年一季度成都市属国有企业投资成果,其中围绕轨道交通、低空经济等战略新兴产业的投资达到了42.7亿元,彰显了其构建“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的决心。
作为成都智慧交通建设的积极参与方,卡斯柯一直以科技创新助力蓉城轨交线网的智能化升级——自西南首条全自动无人驾驶线路成都地铁9号线的落地,持续为成都轨交出行注入创新动能,通过智能调度、智能运维和智能场段等数智化技术的应用,全面赋能轨道交通的运营和维护,成为引领智慧城轨技术创新发展的新示范。
“随着工业软件技术的升级迭代,智慧轨交的机遇窗口已经到来。”汪小勇表示,“但智慧交通的建设目标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体系建设的过程,离不开整个产业链的共同创新和深度融合。”
因此,为加快产业协同发展,卡斯柯在本次论坛上倡导参会的科研机构、学术机构以及产业链所系企业和客户建立更深层次的战略伙伴关系,形成优势互补和成果共享,共同推进生态体系产业链建设,以加速新技术的迭代升级和落地应用。
未来,卡斯柯也将继续发挥行业领军企业的优势和担当,加速深化工业软件的应用升级,致力于推动大模型、智能体、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更多新技术走出实验室,走向多场景、多领域的创新应用,并培育多元化的智能产品矩阵,让智慧交通的未来更立体,也更具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