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堑变通途,在孟加拉见证梦想之路成真

2024年12月24日,备受世界瞩目的孟加拉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项目正式全线通车。自开通以来,卡斯柯提供的通信信号设备运行稳定,受到了业主的表扬与肯定。此线路使得孟加拉南部20多个区域得以与首都达卡高效相连,极大促进了人才与经贸的快速流通。

从2015年帕德玛大桥开工建设算起,这条梦想之路的筑就整整历时近十年之久,中孟两国数万名员工倾情投入,携手书写了这个载入孟加拉史册的宏伟篇章。卡斯柯项目副经理刘吉亦有幸成为其中一员,他在项目现场前后驻扎四年,亲身见证了中孟两国因桥际会而结下的深厚情缘。


孟加拉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项目(简称“孟铁项目”)是中孟两国“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的重点项目,也是孟加拉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基建工程,由中国中铁全面承建,卡斯柯以通信信号EPC分包商的身份全面负责该项目的通信信号工程。

2015年,卡斯柯开始围绕项目的通信信号工程开展前期调研。2019年10月,刘吉正式加入孟铁项目组,并成就了他迄今职业生涯里最得意的一个高光之作。

“我清楚地记得是2020年1月3日,元旦假期刚过,我就被征召前往孟加拉,协助孟铁项目技术方案起草工作。”刘吉坦言,一开始更多的是兴奋,一来为自己能亲身参与这个“一带一路”重点工程而感到激动;另一方面,初到异域之国,新鲜感占着上风,就像一个自信的勇士面对未知的探险,充满好奇却保持乐观。然而随着项目的逐渐深入,这条探险之旅的诸多坎坷也开始一一浮现。



艰难的磨合之路,从一张A3图纸开始


2020年11月,经过前后五个版本的反复打磨,卡斯柯针对孟铁项目起草的通信信号技术方案建议书终于获得业主确认,刘吉开始带队启动工程设计工作。

“我入组时,技术方案已经接近尾声,收尾阶段还挺顺利的,所以并没有预料到随后可能遭遇的波折。”刘吉说,设计工作启动后他才真正领略到,与各方沟通之难、需磨合的细节之多、面临的挑战之大,在其有限的职业生涯中都堪为天花板级别的存在。“你能想象吗?完成第一张信号平面图,也就是一张A3大小的图纸,就整整耗时2个月!”

当然,这张信号平面图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平面图,它是决定各个车站信号设计一致性的重要基础文件,是整个信号系统的“技术地基”,十分重要。“重要的文件多一些精雕细琢本无可厚非,但我们更多是受困于和老莫的沟通。”刘吉解释道。

老莫是业主聘请的第三方监理公司的技术顾问,也是孟加拉当地一名经验丰富的资深工程师,已经70高龄,依然兢兢业业为该国的铁路建设发挥余热,时不时还亲自带队现场检查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老莫的工作作风非常严谨,却也有些保守和固执。刘吉说,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与老莫的关系可以用“斗智斗勇”来形容。


刘吉与老莫的合影


“其实我也知道,老莫对我们并没有刻意为难。只不过,孟加拉当地的铁路信号市场长期以欧洲、日韩及印度技术为主流,这次又是首次采用中国的技术方案,他对我们的技术水平还缺乏了解及信任。再加上我们在语言、文化、交流方式以及工作方法上都有很大差异,沟通隔阂便在所难免。”刘吉解释说,在卡斯柯看来已经很成熟的技术手段,总要花费很多精力去解释、去说服,一开始十分令人苦恼。

从零开始建立信任很难,但信任一旦立住,便是情比金坚。在与老莫的一次次“斗争”中,卡斯柯团队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和一次次的专业表现,逐渐征服了这位标准严苛的顾问,老莫采纳建议的次数慢慢多了起来,批复图纸的速度也快了起来。至2021年9月,先通段的所有工程设计图(140多个图号)全部获批通过;2023年6月,全线的工程设计图(556个图号)也悉数获批,为后续通信信号工程的现场施工留出了更加充裕的时间窗口。


与老莫讨论问题


此时老莫也从刘吉口中的那个“沟通老大难”变成了卡斯柯的“自来水”,他不仅总是亲自上手帮刘吉改图纸、写说明,还会陪着刘吉一起开汇报会,做技术答疑,甚至热情地充当技术翻译。在后续施工过程中,每当有人对通信信号工程提出质疑,老莫都会说:通信信号不用担心,卡斯柯的进度和质量肯定没问题!



与老莫在项目现场


EPC模式下的施工,这才是真正的大BOSS


孟加拉被誉为千河之国,河道纵横,天堑众多。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全线逾168公里,除帕德玛主桥外,还横跨了大大小小共66座桥梁、贯穿20个车站,通信信号的施工过程相当复杂。刘吉在完成工程设计工作后,便开始投入通信信号的项目管理工作,这时他才发现,设计阶段面临的挑战和施工阶段遭遇的困难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由于孟加拉的铁路尚无统一标准(例如轨距不统一,有米轨、宽轨,还有套轨),各路段及站点的硬件基础条件也不一而同,没有标准方案可以套用,因此,孟铁项目所有技术设备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邦噶站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存在,刘吉至今记忆犹新。

邦噶站是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南北衔接段的一个重要站点,其本身已是一个有年纪的老车站了,但基建却没有为适用新线路而进行升级,因此在安装电动转辙机等新型设备时,便遇到了困难。

“我们现在都是电动转辙机,这算是行业标配了,但邦噶站的基建还停留在上一个世纪的手扳道岔时代。”刘吉苦笑道,因业主不愿耗资对邦嘎站的道岔进行迭代升级,卡斯柯只好反过来去改造转辙机,想办法克服安装方式的差异,让它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去适应老一代的手动道岔模式。“这就好比把一个最新的软件安装到一个古老的台式机上,还得确保它在运转时不会宕机。”聊起这段辛酸往事,仿佛直接看到了刘吉当时那苦不堪言的神情。据其透露,为匹配全线各式各样的硬件条件,卡斯柯对许多本已十分成熟的设备都进行了类似的适应性改造,有的甚至是从图纸阶段进行重新设计、打样、测试、修改、再测试等等,着实吃尽了苦头。


邦噶站的手板道岔


尽管艰巨的挑战总是接踵而至,一度让刘吉感到亚历山大,甚至无助和委屈。但他也体会到了硬币的另一面。“这四年一路打怪升级,个人能力也得到了全面锻炼,我已经从画图匠变成一个会写方案、能做演讲、还懂点贸易运输和产品设计的复合型人才了。”刘吉笑道。



一千多个日夜,点亮四年燃情岁月


中国人向来有着浓烈的思乡情结,但如今的刘吉却是身在故土思异乡。每每看到帕德玛大桥铁路线的相关新闻,就忍不住想起在孟加拉的燃情岁月……

“粗略算了算,我在孟加拉的日子累计超过一千个日夜了。说实话,一开始是真的不习惯。”刘吉坦言,初到孟加拉的印象并不好,潮湿的气候、拥挤的交通、脏乱的环境、密密麻麻的蚊子……从饮食到住宿都很不适应,一个月后就迫不及待回国休整了。后来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中孟国际航班时常熔断,回国也就成了奢望。刘吉只能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慢慢融入当地生活。最长的时候,刘吉在孟加拉连续驻点14个月。

“前期我们只有四个人,租住在一家华人旅馆里。除工作需要外,一般不外出,孤独的感觉还是挺强烈的。”刘吉说,全靠大家报团取暖才能撑下来,每天晚饭后四个人就都围炉夜话,一边拍打着蚊子,一边轮流讲故事听,“这种革命友情真的是千金也换不来。”他笑着说,现在回想起来也是一种苦中作乐,后来公司租了房子作为团队的长期办公和居住点,生活条件也就随之改善了不少。

但外部的交通环境却是无力改善的。项目前期,刘吉和同事们经常要前往各个站点和区间段进行现场检查,多的时候一周要去好几次,每次都像是一场户外远征——要先乘车穿过杂乱拥挤的市区,再乘船渡过帕德玛河,到河对岸再乘车前往站点,单程就要实打实的半天。几乎每次外出勘场都是凌晨六七点出发,晚上天黑才能回来。“帕德玛河道宽阔,即使坐快艇渡河也要至少40分钟,如果是一般的摆渡船则需要几个小时。”不仅如此,河道水流湍急,气候也一日多变,有时候船走着走着方向歪了,有时候走到河中央突然下暴雨了,每次过河都像是一场对耐心和运气的考验。


项目团队乘快艇渡河


“如果你体验过渡河的艰辛,就能深刻领悟到帕德玛大桥铁路为当地百姓带来的福祉和意义有多大。”刘吉感叹道,纵横交错的河道仿佛给孟加拉的交通割开许多道口子,当地百姓只能长期依赖舟楫过河这种安全和效率都极为低下的出行方式,极大限制了当地经济发展,而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全线通车后,不仅连通了多座跨河桥梁和多条孟加拉既有干线铁路,打通了孟加拉长期割裂的南北交通大动脉,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也为当地百姓们铺就了一条希望之路,为他们开启了更多改善生活、改变命运的机遇与可能。

据孟加拉官方数据显示,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全线通车后,从南部城市杰索尔前往首都达卡的交通时间最快可缩短至2小时,并有望带动孟加拉GDP增长1.5%,造福全国超过一半的人口,是一条名副其实的致富之路。

“亲眼见证一个项目改变一个国家的生活,既是宝贵的工作经历,也是一件人生幸事。”刘吉说。2023年项目先通段通车时,他很遗憾未在现场,当时便许下心愿,希望能在全线通车之日重返孟加拉。如今梦想终于成真,当他再次站在那个熟悉的车站现场,眼望现场欢呼雀跃的百姓,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的真诚笑容,便觉得昔日苦难忽消散,轻舟已过万重山。“我已经开始期待在孟加拉的新项目了,希望有机会我还能再回来,能与它再续前缘。”

回到顶部

官方微信

上海总部|更多

上海市静安区江场路1401弄21号
市北壹中心2号楼11层

86 -21-5663 7080
041-35775(路电)

© 2019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9030504号-1